甘肃新闻网康乐8月30日电(马淼峰)康乐县按照抓主、抓重、抓特色的思路,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畜牧强县”工程,通过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畜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路子。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4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5%。
为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康乐县成立了畜牧强县工程领导小组,编制了《康乐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畜牧强县工程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规定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用水、用电享受农业用水、用电优惠价;对饲养良种母牛的农户实行政府补贴;对新建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由政府开通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对有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研成果、带头领办、创办畜牧养殖加工企业、指导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家、学者,由政府给予奖励。同时,过各种传媒,大力宣传“畜牧强县”工程,营造了“只有兴牧、才能快富”的社会氛围。
资金短缺是贫困县发展的“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康乐县大胆采取“走出去寻找商机,请进来合作发展”的办法和国家投资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银行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累计争取国家投资2200多万元,今年吸收民间资本达到6800多万元,发放4100万元。先后引进建设了投资5600多万元的甘肃康美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4500多万元的甘肃康兴羊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设立了1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对列入畜牧强县工程的养殖场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县上按规模给予6%的贴息,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按规模给予3—10万元奖励,今年5月对率先创办规模养殖基地的信康公司等6户养殖企业和个人给予18万元的预奖励。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了以“三纵一横”干线公路网为主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秸秆育肥牛基地、肉羊育肥基地、良种母牛扩繁基地、屠宰加工和蛋鸡生产基地,建成养殖重点村36个、规模养殖户6260户,其中今年新建规模养殖场44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514户。全县93%的农户参与畜牧养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6万人,形成了龙头带动、规模推进、户户参与的产业化格局。
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康乐县从搞好服务着手,较好的解决了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县上选派78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基地和规模养殖场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提供牛羊饲养、动物防疫、畜禽检疫、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公开招聘了180名防疫员,为村级养殖户进行畜禽防疫。通过大力推广牛羊胚胎移植、冻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在规模养殖场(户)中,推行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五良”配套技术,配套技术入户率达85%以上,先后改建、新建标准化暖棚圈舍2万间30万平方米,年推广暖棚养畜80万头只。按照“立草为业、因势利导、草畜同步”的原则,加强天然草场保护,通过实施封山禁牧、育草基金、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建设等项目,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饲草种植基地,引进优质牧草品种,推广饲草复种、套种,种草总面积达10万亩;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与广大农户签订的专用饲料玉米种植订单,引导群众种植达1.2万亩;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等形式,落实养殖户享受购置大型青贮和牧草收割机械农机补贴政策,购置发放各类铡草机1000多台,修建青贮氨化池300多座,每年青贮氨化饲料4万多吨。成立了50多人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培育形成了以县城畜禽交易市场为中心,延伸12个农贸集市的市场体系,畜禽及其产品营销专业户达到3000多户,年交易畜禽103万头只,年贩运牛羊8.9万头只,在兰州等地开设肉品批发门店30多家,年屠宰销售牛羊肉6300多吨,其中50%以上远销北京、西安、成都等国内大中城市,形成了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营销网络。在完善社会服务的同时,先后组建各类养殖协会20多个,吸收会员1800多人。同时,在刘家庙村成立了全州*个由村民自主管理的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会,建立了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为40户成员借贷资金20万元,不断增强畜牧养殖企业的自我服务能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学机制保障、合理的投融资渠道和完善的全程服务使康乐县畜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家庭副业到主导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为临夏州、乃至全省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此举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引起了省州主管部门和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政府于8月24日,在康乐县召开了全省畜牧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