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条件的申报主体,可以向所在地县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工作机构”)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请,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县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负责完成对申请人申请材料的受理工作。符合要求的,由县级工作机构负责人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报告》上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县级工作机构印章,连同申请材料等整套材料报送地市级工作机构审查。
地市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材料、县级工作机构推荐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负责完成对认证申请的预审工作。受省级工作机构委托,并组织地县两级有资质的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由地市级工作机构负责人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报告》上签署审查意见并加盖地级工作机构印章后,连同申请材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等整套材料报送省级工作机构。
省级工作机构。自收到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整套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登记、编号,登录有关认证信息,完成对认证申请的初审工作。包括组织或者委托地县两级有资质的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初审的,报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同时将全套材料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种植分中心复审。
我县地处湘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农产品的产地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和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时间短、程度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多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开辟思路,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xx年11月,我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地面积7.91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22个,其中粮油产品2个,茶叶5个,蔬菜4个,水果5个,畜禽产品5个,1个;绿色食品企业5家,产品5个,产量26896吨;有机食品企业8家,均为茶叶企业,产品19个,产量813.5吨。
总体上看,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是认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所占比例极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市场流通体系和优质优价竞争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品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实现,影响着开发效益;三是认证产品保障体系不完善,个别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求得一个“绿色”或“有机”卖点,认证后的管理、企业自律行为、规范用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对认证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四是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认证产品的优质优价。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要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粮工程”建设,积极组织规模开发,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认证步伐,扩大总量规模。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了农业企业的最高水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代表了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认证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促进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通过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育认证农产品消费市场,做好厂商合作、产销衔接,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有力手段。要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开展国际认证合作,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在促进农产品出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是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其纳入我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制定长期稳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份制联合体和专业协会等,增加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江苏、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机制,加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证认定、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对于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从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主管部门、生产者、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经营、会 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一到周末,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冉小姐就会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淘蔬菜、淘水果、淘酸奶。“以前在街边买水果,我总会问一个问题:你家水果孕妇能吃吗?”冉小姐说,她这么问并不是因为家里有孕妇,而是一种试探性测试,看看小贩是否会承认自己卖的水果有大量农药残留。特别是在碰到外表光滑、色彩艳丽的水果时更要多问这么一句。如今,在有机农夫市集上,她却从没有这么问过。冉小姐说,“我相信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的东西是怎么种出来的。”冉小姐的话,道出了有机农业时下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参与式认证。我种植,你监督杜娟,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樱桃幽谷采摘园的负责人。2008年,当看到淳朴的乡亲因为樱桃滞销而踌躇沮丧时,她便主动地忙前忙后为大家出谋划策。这一忙就没停下来,两年后,她放弃了市区一家律所的优越工作,毅然回到郊区的家乡做起了全职“农夫”。樱桃幽谷的樱桃是全村53户合作社成员共同努力采用有机方式种植的。“从一开始到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销售问题。”杜娟说,“樱桃的采摘季只有一个月,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有强大的爆发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想到了网络。首先,借助村里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她将“樱桃幽谷”注册为商标,随即便建立了官方网站。其次,她注册了微博,除了宣传采摘活动之外,还将果树的成长拍成照片及时在微博上更新。没多久,当她嗅到微信将成为重要的社交工具的趋势时,她便立刻开始在新平台上做推广。“网络宣传,口碑营销,这让我们的销售额大幅上涨。此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比如亲子植树、赏花踏青等,目标是要建立‘樱桃幽谷’这个品牌。”这个80后女孩的积极探索很快便有了成效。目前,樱桃幽谷的农户平均年收入已达到8万,有些面积大、管理好的果园,实现20万的年收益也不在话下。除此之外,樱桃幽谷也有了自己的“铁粉”。胡小姐,北京顺义区一名普通的单位职员,通过工作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杜娟和她的樱桃幽谷,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很赞同杜娟想把樱桃幽谷这个品牌做大做强的理念。跟她熟了以后,我对水果种植的整个过程就很了解,从心底里认同这些水果是安全的。”胡小姐积极地介绍着她在樱桃幽谷的体会,“杜娟采用的模式也特别好,比如苹果需要剪枝、贴字或是摘带儿了,她就会邀请市民来参加。慢慢地大家就会更加信任这个品牌,信任杜娟这个人。”现在,胡小姐不仅是樱桃幽谷的常客,还是一名经常给杜娟打电话找忙帮的义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这样的信任,在食品安全频发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民间参与式认证:重构信任机制重新定义信任,这是参与式认证的核心。谈到参与式认证,杜娟说:“农业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断层。消费者选择参与式信任模式,就意味着在樱桃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可以随时来果园看看我们在干什么。一旦有了病虫灾害,我们就找专家和消费者一起想办法,力求做到消费者对整个生产过程都知情。”信息公开,是构建信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参与式认证的重要特征。作为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发起者,常天乐是一位希望将食物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的参与式认证践行者。她主张,即使市集上卖的产品不是绝对的有机,也要坦诚地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要用极少量的农药和化肥,为什么绝对的有机并不完全意味着安全和高质量。然而,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面对利益的挑战,这种参与式认证建立起来的信任却极易破碎。有机种植成本很高,产品价格自然高于普通产品。加上有机种植更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导致产量不稳定,因而有些人会因为利益拿“问题产品”以次充好。参与式信任一旦因为被投机者钻了空子而被破坏,想从头再来就会难上加难。除此以外,随着参与式认证的推进,不可控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加工、物流等农业企业和消费者不能直接介入的环节。分享收获是一家与农户直接合作的企业:农户负责种植,分享收获团队负责技术监督、制定生产计划和打开销路。然而,如何将新鲜的菜快速、准确地送到会员家里,是他们的一大难题。“我们曾经跟另一家农场共用同一个物流公司进行配送。有一次,他们将那家农场的土豆错误地配送给了我们的会员。会员拍了烂土豆的照片就在微博上指责我们。”分享收获顺义小分队的郭小婷无奈地对记者说。此后,分享收获便开始自己做配送,尽管成本较以前增加不少。官方有机认证:有漏洞,费用高其实,有机食品跟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一样,也有官方认证。2012年7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颁布,中国生产的有机产品的认证标识得以规范和统一,每件符合要求的有机产品上都有一个唯一的17位编码,这让全程追溯体系成为现实。然而,据反映,在实际操作中,有机认证过程存在很多漏}同和不便。首先,认证机构真假难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公布的资料显示,国内被授权的认证机构只有23家,然而市场上现存的自称合格的认证机构却远不止这23家。况且,有机产品包装上除了要有统一的“中国有机产品”或“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识以外,还会有认证机构的标识,这23个不同的机构标识和机构名称会让普通消费者眼花缭乱,难辨真伪,也让造假者有机可乘。其次,要想获得有机认证,首先需要申请者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待通过审核之后,再由认证机构派出检查组进行实地检查。在提交材料环节,一些符合有机要求但实力不雄厚的“散户”就被拒之门外。而在实地考察阶段,由于农场面积大、作业范围广、流通环节多,以偏概全更是不可避免。黄志友,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说:“现在的有机农业概念是应对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一套商业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化,本意是想通过认证来建立一套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机制,而只取一块地做样本难免会有些片面。”再次,有机证书只有一年的有效期,这让小农场负担倍增。对于高投入、低收益、晚回报的农业生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