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_牧草料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

  牧草拥有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种植、营养价值丰富、更新快等多种特性。牧草品种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豆科类牧草,主要有苜蓿、沙打旺、红豆草、小冠花、白花草木樨、紫云英、苕子、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等品种的牧草,另一类为禾本科牧草,主要有黑麦草(或宿根黑麦草、牧场黑麦草)、多花黑麦草、鸭草、苏丹草、象草(也称紫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类玉米、高梁、披碱草、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羊草、无芒雀麦等品种的牧草。我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区,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土壤类型繁多,对于牧草种植来说,必须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草食畜禽现状做出适当的选择。

  种子只有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萌发条件主要有水分、温度和空气。一般种子要求土壤水分在10%以上才能萌发。暖季型牧草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10℃,最高温度为40℃,最适合温度为30~35℃;冷季型牧草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最适合温度为15~25℃。

  豆科牧草种子发芽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使种子膨胀,首先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后是胚芽向上生长,由于下胚轴的伸长使子叶保护着的胚芽伸出地面,子叶展开后胚芽的第一片真叶出现,随后出第二片真叶,牧草种子萌发完成。

  出苗后形成的莲座叶丛,由于下胚轴和初生根的收缩生长,使与子叶相连的第一节逐渐收缩于土壤中,下胚轴和初生根上部变粗变短,形成豆科牧草根和地上部分交接处膨大的根颈。

  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时胚根向下突破种皮形成的初出生根,随着幼株的生长逐渐伸长,发育为主根,并在其上产生侧根,形成直根系。

  豆科牧草根系入土深度随着草种不同而步同,一般入土深1.5~2.5 米,紫花苜蓿可达3~6 米,白三叶主要分布在40~50厘米的土层中。

  本科牧草的种子萌发时,首先开始吸收水膨胀,随后胚根突破种皮向外伸出,向下生长形成初生根;胚芽鞘和胚叶接着伸长,向上生长时,露出土面后,第一胚叶突破胚芽鞘形成第一营养叶,与此同时,幼茎的生长点周围依次产生新的叶原基,相继出现第二、第三叶的发育与生长。

  种子萌发过程中或苗期生长点按互生的顺序有规则地长出叶原基,随后这些叶原基逐渐伸长,形成叶鞘和叶片,从外到内按顺序发育。

  1. 牧草的有性繁殖牧草种子是一代牧草植株或枝条生命活动的终结和产物,又是新一代植株产生的开始。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第一次种植一般都采用有性繁殖——种子种植。主要栽培的多年生牧草,多属禾本科及豆科两大类。

  多年牧草除能够进行有性繁殖外,还能依靠地表或地下茎、根颈或分蘖节形成新个体或枝条。栽培牧草主要有疏丛型、根茎型、匍匐茎型、轴根型等营养繁殖方式。

  播种当年就可以进入生殖生长,完成整个生育过程,开花结实后死亡。如苏丹草、春箭舌豌豆、籽粒苋等。

  播种当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不能开花结实,第二年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开花结实后死亡。如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多花黑麦草、紫云英、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

  寿命在2 年以上,有的播种当年进入生殖生长,有的播种第二年或第三年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开花结实。如黑麦草、红三叶、紫花苜蓿、苇状羊茅菊苣、鲁梅克斯酸模等。

  牧草被收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叫做牧草的再生性。牧草的再生主要靠收割或放牧刺激分蘖节、根茎或叶腋处休眠芽的生长来实现的,其次还有未受损伤枝条的继续生长和未受损伤茎叶的继续生长等方式来实现。牧草再生性的好坏,通常用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草产量来表示。

  牧草不同于野草,牧草种植要有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牧草的抗逆性较强,管理相对省时、省工、省事,但多数牧草种子较小(如籽粒苋、菊苣、苦买菜、鲁梅克斯K—1 杂交酸模、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对播种的要求较高,如果种植不精细,很难保证苗齐苗壮。因此,牧草的播种要比种粮更为精细,在平田整地、土壤墒情、播种深度上要求更严。种植牧草追求的是提高鲜草量,要获取高产,就必须有相对较好的水肥条件,因此,还应讲究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均衡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结合。在种植季节上,黄淮海地区以秋播为主,北方地区以春播为主,南方地区则适宜搞轮作、间作、套种。在田间管理上,要特别注意苗期杂草的清除,同时搞好中耕、灌溉、排涝、降渍。牧草收割后,要及时灌水追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由于多数牧草直接用于饲喂畜禽,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

  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和带地区有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并提高结实率。牧草中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有矮柱花草、圭亚那柱花草和大黍等。

  长日照植物适于在高纬度的温带地区繁殖牧草的种子。牧草中长日照植物有紫花苜蓿、白三叶、羊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等。这类牧草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长日照(往往日照时数大于14 小时)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否则将处于营养生长状态。

  晴朗多光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牧草产量的提高。牧草发育后辐射量高的地区,生产的潜力较大。如果牧草长期处于低云笼罩的情况下,生产潜力小。辐射有利于光合、开花、授粉、传粉昆虫的活动、抑制病害的发生。禾本科牧草开花如遇阴冷天气,小花处于关闭状态;光照对于异花授粉的豆科牧草尤为重要,这类牧草多靠蜂进行授粉,蜂喜欢在强光、艳日下活动,若阴天下雨蜂停止活动,从而影响授粉结实。紫花苜蓿从开花到收获(6~7月期间)降雨量若超过100mm,产量明显下降,多年生牧草生产地的选择中要尽量避开结实期阴雨连绵的气候地区。

  温度对牧草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有影响,包括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开花、花粉萌发、结实、种子成熟等过程。并且每一时期的最适温度和温度效应各不相同。

  不同的牧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只有生长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如多年生黑麦草只有在15~24℃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若温度太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牧草从花序分化至现花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红三叶在花序发育期间,温度从12℃提高到20℃,花序形成量增加4~5 层,每个花序中的种子数增加68%,产量明显提高。

  各种牧草开花、授粉及结实都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可提高牧草的产量,温度偏高或偏低都将造成牧草产量的降低。秋季冷凉的气温回妨碍牧草的结实,当气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对无芒雀麦开花授粉极为不利,影响花粉成熟和散出。紫花苜蓿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2~27℃。苏丹草开花期温度不能低于14℃。我国目前已根据牧草种与品种特性及气候特点将多年生牧草的栽培分为9 个区,分别为东北羊草、苜蓿、胡枝子栽培区;内蒙古高原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栽培区;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培区;长江中下游白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栽培区;华南宽叶雀稗、狗尾草、大翼豆、银合欢栽培区;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草栽培区;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栽培区。

  适量的降水对牧草发育初期是必要的,但成熟期和收获期要求干燥气候条件。牧草营养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如降水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地区,必须有灌溉条件才能适合牧草生产。有些牧草授粉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否则降低花粉的萌发率。有些牧草开花需要适中的相对湿度,如紫花苜蓿为53~75%。牧草成熟期过多的降雨量会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种子成熟期和收获期要求干燥、晴朗的天气。

  牧草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十分严格。最适宜在地势高、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中性或微碱性壤土生长。但在紧实、粘重、盐碱、过湿和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土壤生长不良。土层深厚疏松有利于牧草根系生长。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牧草的出苗率和整齐度。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清洁地面(除草、灭茬)、松土、肥土混合均匀、平整地面等,为牧草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如果是大面积机械收割,土地更需严格平整。

  耕地要掌握土壤墒情,这样才能在耕后耙碎土块,整平地面,使土壤成为细颗粒状,以便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出苗后不被大土块所压,保证出苗整齐。

  如果前作留茬多或杂草密度高,可采用深翻耕来灭茬或减少杂草。如果在禾谷类作物后播种牧草,不需要翻耕,可以用圆盘耙耙地来满足平整土地的要求,降低成本。

  在低洼盐碱地种植牧草要实施健全良好的灌排体系措施,以利于灌溉洗盐和排出多余的水分,同时降低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

  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先灌一次透水,然后在整地,趁湿播种,保证出苗整齐。如果灌水条件不具备,可先整地,待雨后墒情好时播种。

  施肥对牧草产量增加有利。合理施肥能促进牧草得到迅速的再次生长。高产的牧草在生产上吸取的植物营养物质比谷物如玉米和小麦多,特别是氮、钾、钙更是如此。

  氮肥是影响禾本科牧草产量的关键因素,施氮肥可增加禾本科牧草产量。对于温带禾本科牧草秋季施氮肥通常可以增加分蘖数,提高冬季施氮肥不能过量,以防刺激过度的营养生长,除非在秋季或初冬用来放牧。秋季每公顷施20~35 公斤氮肥,春季80~140 公斤氮肥通常是足够的。施过多的氮肥可能引起植株早期倒伏,而严重减产。草地早熟禾、紫羊茅秋季施肥占50%为宜,鸭茅、草地羊茅和猫尾草秋季施肥占33%为宜。为了增加可育分蘖数,温带禾本科牧草春季施氮是必要的,春季施氮可在抽穗之前进行。

  一般牧草植株内钾的含量较高,因此对钾的需要量很大,生产1 吨牧草干草大约需要10~15 公斤钾。钾可以提高牧草对强度收割的抗性和耐寒性,增加根瘤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氮的固定率。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牧草干物质和粗蛋白的产量。在牧草中,磷的含量比钾少,但磷对牧草生产至关重要。一般牧草幼苗对磷的吸收非常迅速,所以磷在牧草幼苗期很重要,通常在播种时条施于种子之下作为种肥。施用磷肥对牧草有以下作用:可以增加叶片和茎枝的数目,从而提高牧草产量;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磷肥被植物吸收利用率低,通常利用10~30%,所以牧草要获得高产,磷肥的施用量应远远高于牧草的吸收量。普通的过磷酸钙含有效磷为10~15%,钙20%,过磷酸钙的施用量一般为50~100 公斤/亩。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用,尽量一次施足磷肥,也可酌情追施。

  在一个特定地区选择适宜的牧草种和品种栽培,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牧草利用方式、牧草的供饲畜种及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来决定。

  选种的目的是清除杂质,将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草种子等除去以获得籽粒饱满,纯净度高的种子。清选方法可清选机选,也可进行人工筛选扬净。在播种前应进行去壳、去芒。去壳可用碾子碾压或碾米机处理;去芒可用去芒机进行。

  很多豆科牧草种子,由于种皮具有一层排列紧密的长柱状石细胞,水分不易渗入,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膨胀萌发,必须对硬实的种子处理。主要处理可采用擦破种皮法和变温浸种法。

  种子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很有必要。种子消毒的方法主要有盐水淘洗法、药物浸种法和药物拌种法等三种办法。

  播种期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热条件有力利于牧草种子的迅速萌发及定植,确保苗全苗壮;二是杂草病害较轻,或播种前有充足的时间消除杂草,减轻杂草的侵袭与危害;三是各种牧草的生物学要求。所以,各地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条件(如茬口、土壤墒情、劳力等),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1、春播 适于春季气温条件较稳定,水分条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