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_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就业?

  每一次技术浪潮来临时,媒体上总是充斥着耸人听闻的悲观论调——新技术将抢走人们的饭碗。讽刺的是,警告人们失业反而给鼓吹者创造了就业机会,他们或是出书演讲,或是视频直播。历史一再证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奥地利学派米塞斯(1952)指出:“省力机器造成技术性失业,不仅被理论检验证明是一个谬论,而且被这个事实所反驳——人类的全部历史恰恰是引进越来越多省力机器的历史。……人们并没有因为发明了一些新机器而被剥夺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2018)指出:“技术变革都会使就业带来结构性调整,但从来没有导致失业率上升。”

  技术变革不利于就业,是普遍的先入之见。因为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那些有替代风险的工作,却难以识别尚未出现的岗位。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智能化浪潮,许多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君子善假于物。从一开始,人们使用工具、发明机器就是为了解放双手,替代人力。而创新意味着打破既有,以及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甚至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人们内心并不真正喜欢它,常以呼吁安全和保护就业的名义来新技术。这在前工业社会十分普遍。威廉·配第(1662)说过:“当一项新发明首先被提出时,经常会遭遇所有人的反对。可怜的发明家只能绞尽脑汁来推进它。”根据《创新的起源》,咖啡初传西亚和欧洲时,损害了酒商利益,被认为是滋生闲言碎语的温床,受到多国政府的封禁;根据《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伊丽莎白一世以织袜机摧毁工作岗位为由,拒绝向发明家威廉·李授予专利许可;根据世界银行《工作性质的变革》,清朝政府激烈地反对修建铁路,认为行李搬运工作岗位的丧失可能导致社会。对国外的情况,我们了解有限;而对国内的例子,原因没那么简单。

  技术是增长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带来“技术性失业”。双重影响产生两难选择,几百年来人们对技术进步又爱又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浪潮蓬勃兴起,人们也产生了“互联网恐惧症”。对此,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如何停止担忧并学会热爱互联网》(1999)中提出了“技术三定律”,解释了不同年龄段对待新技术的态度。

  第二,任何在15岁到35岁之间诞生的技术,都是新的、令人兴奋的和性的,你可能会以此谋得一份工作。

  靠着年少时出现的新技术,三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掌握着最多的资源和话语权。当再出现新技术时,采取防守姿态是自然正常的。当然,历史不厌其烦的证明,他们将无情地成为新技术的对象。

  失业率随着经济周期、突发事件、全球化、技术变革和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人们对技术和就业的讨论是如此之盛,以至于忽视了那个基本常识——引起失业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是经济衰退,而不是。人们总是认为卢德运动是工人对机器的抗争,是工业的副产物,却无视另一个时代背景——十余年的拿破仑战争使英国经济变得十分恶劣。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是经济萧条让人们失去工作,技术突破和创新反而是走出衰退的重要动力。

  失业率和经济衰退紧密相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失业率最高达到24.9%,出现在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33年大萧条。自1948年劳工统计局(BLS)开始发布月度就业数据以来,美国共有12次失业率高峰和12次经济危机,两者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失业率是经济活动的滞后指标,失业率高峰往往发生在经济危机结束后的几个月时间。失业率最高是2020年4月的14.7%,受新冠病毒这一突发事件影响;其次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10.8%,以及次贷危机后的10%。

  1948年以来美国12个失业率高峰及对应的经济危机 (柱状表示经济危机,折线代表失业率)来源: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整理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如火如荼,再次引起人们对就业的担忧。根据再就业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的报告,2023年美国共裁员72.2万人,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状况、业务关闭、消减成本、企业重组、破产、需求低迷等经济或经营层面的原因。因人工智能裁员有4247人,仅占0.6%,是非常次要的原因。如下图所示。AI强在大脑,弱在小脑。即信息处理能力强,但行动力弱。人类的智力能够被AI超越,但在行动、平衡、同理心等方面仍有着极大优势。

  第一,混淆相关性和因果性。索洛说过(1965):“无论何时,只要技术快速变革和高失业率同时存在,人们就不可避免地将两者联系起来。”对技术和就业,要分析出两者是与之有关,还是因之而生。以外卖为例,它催生了跑腿小哥,这是因之而生;而饭馆主要是与之有关,是相关性。如果饭馆的业务量因外卖扩大,从而导致雇员增加,新增部分就是因果性。现实中,有人会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两件事物,简单理解成因果关系,这是不对的。正如哈耶克所言:“当你看到一个人跑得很快,但缺失一只胳膊,如果你由此就得出结论说,缺只胳膊是他跑得快的原因,你自然就会号召其他人锯掉一只胳膊。”我们不能把新技术看作待锯掉的胳膊。

  第二,把“影响”误当“取代”。2022年美国19%的工人从事最暴露于(exposure)人工智能的工作(皮尤研究中心,2023);人工智能将影响全球约40%的就业岗位(IMF,2024);在未来五年内,预计23%的工作将发生变化(世界经济论坛,2024)……这里的百分比无疑指的是“影响”,却常被误传为“取代”。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是度的,有取代技术和使能技术之分,还会创造新岗位。根据高盛(2023)数据,美国7%的就业会直接被AI取代,63%会被赋能,30%不受影响。

  第三,不在时间约束下讨论。技术创新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发生于1870年的美国,美国用了50年时间才把由电动机提供的机械动力提高到一半,又用了10年时间提高到75%(如下图所示)。新技术往往并非即插即用,需经过多次次级创新,才能对生产力和就业产生实质影响。人们通常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调整。凯恩斯有句名言:“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不在时间约束下讨论技术和就业,就没有意义。对同一事物,从短期看和从长期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由于技术进步,很多岗位已经消失或从业人员大大减少,例如车夫、脚夫、灯夫、电梯驾驶员、电话接线员、流动照相师、收银员、售票员、记者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它在客服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AI助手上线一个月来,所做的工作相当于700名全职员工。客户满意度与人类基本持平,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长从11分钟下降至2分钟。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淘汰落后岗位,解放人力。

  解放农民。我国农业就业人员占劳动力的比例从1952年的83.5%降低到2021年的22.9%(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美国在1870年有一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如今不到2%(来源:美国白宫,2016)。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把人们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并创造了工业、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你我仍有极高的概率在土地上耕作。

  解放工人。纺织业是最早开始工业化的行业,曾贡献了我国60%的工业就业(来源:《中国国民所得(1933年)》)。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纺织业从业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纺织工业从业人数1103.2万,占工业就业的9.6%。八十余年间,占比由60%下降为不足10%。近年,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黑灯工厂”成为制造业新趋势,大量工人开始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

  解放女性。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女性以承担家庭责任为主,只有5%的已婚妇女外出就业。随着第二次工业的深入影响,外出就业的已婚妇女迅速增多。到1930年,近12%的已婚妇女就业;1970年达到40%(来源:珍妮特·耶伦,2020)。把女性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客观原因有两个。一是工厂机械化、电气化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操作难度,女性能轻松胜任,而且她们在兴起的办公室岗位方面具有优势。二是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烤箱、冰箱、洗碗机、烘干机等家用电器的发明和普及,帮助主妇完成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从而具备了外出就业的时间保障。

  机器在很多任务中已经取代了工人的位置,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劳动力市场。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大于其淘汰的。约翰·肯尼迪指出(1962):“如果人们有发明新机器让人失去工作的能力,他们也有才能去让这些人重新获得工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

  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等人的研究表明(2021),在企业层面,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强。一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1%,会使其就业提高0.2%,使十年后的就业提高0.4%。耶鲁大学Daisuke Adachi等(2021)研究发现,机器人与就业是互补的,每1000名工人中增加一个机器人,就业率在地区层面就会提高2.2%。

  新工作岗位诞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变革。人社部自2019年以来已发布5批共74个新职业,它们多数是由新技术催生,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电子竞技员等。1999年至2016年,取代重复性劳作的技术变革同时在欧洲创造了2300多万工作岗位,即创造了几乎一半的同期新增就业量(世界银行,2018)。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大卫·奥托等的研究(2022),大约60%的美国当前职业(2018年)在1940年并不存在,其中Professionals行业达到74%。这意味着过去80年中,超过85%的就业增长是由技术驱动创造新岗位。如下图所示。

  新技术不仅创造新岗位,还具有显著的就业带动效应。在美国,一个高科技职位能在其他部门带动产生4.9个职位(世界银行,2016),一个半导体行业工作岗位可支持其他行业5.7个工作岗位(SIA,2023)。

  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将要消失的担忧总是虚惊一场。对未来,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但前进比后退好。要先上路,路上有车,才可能有完善的交通规则。我们要停止担忧并学会热爱,要拥抱新技术,而不是拒绝。同时做最积极的准备,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改革,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5] 菲利普·阿吉翁、塞利娜·安托南、西蒙·比内尔,创造性破坏的力量——经济剧变与国民财富,中信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