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新能IPO: 创始股东蹊跷低价退出 第一大客户为第一大股东关联方
一个月股价涨2.5倍,光伏支架盈利回暖背后,原材料回落与市场扩容是关键
双良节能持续扩产钱吃紧: 两年内筹划三次再融资 资产负债率超76%
2023年,第七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能源研究会隆重举办了为期7天的“510能源品牌周”活动。同时,还发布了能源产业品牌成果100个典型案例。此举,不但进一步推动了能源产业的品牌建设热度,也深度宣传了能源企业的品牌发展成就。
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100个品牌成果典型案例由“尖端技术10个、示范工程项目17个、乡村振兴项目4个、绿色智慧矿山5个、数字化解决方案5个、金融服务软件4个、综合能源服务4个、新兴技术11个、品牌建设11个、品牌故事18个、品牌文化5个、一带一路6个”构成。
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与传播工作部主任韩文科在发布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国能源研究会于2023年3月初正式向能源行业免费公开征集,截止到4月15日,共收到案例500余个。经过品牌工作部以及专家组多轮研究分析,优中择优而成。旨在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品牌集群榜,向世界展示我国建设能源强国的实力和优势。
全国首座整场大规模采用高塔的平原风场,也是平原低风速风场的模板;风场与甲骨文化、青铜文化、十二生肖等地方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平原低风速风电场“特色”生态样本;风机可通过智能健康感知系统十大监测应用包来感知风机当下的状态、实时故障诊断及预警提升项目整场年发电量。
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也是目前国内送出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二项目仅用时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创造了新的行业纪录;
投运标志着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式建成,共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能超4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0万吨。
“和平共储”项目容量100MW/1000MWh,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铅炭储能电厂;通过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聚合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以及可调负荷等多种元素;体现了铅炭电池安全指数高、设备寿命长、经济性好等技术优势;实现了三大新突破:一是首次全方位多要素多场景展示国家电投套娃式多层级智慧控制系统架构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聚合;二是在浙江省首次实现储能资源的共享;三是实现了整村户用储能试点突破。
国家电网公司旗下26家省级气体中心,唯一通过了政府部门环评、能评、安评体系认证的净化处理中心。该处理中心不仅确保设备检修后的气体质量,还有效控制和减少六氟化硫气体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对加快推进绿色电网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多的漂浮式光伏电站;采用风电、光伏、储能、塌陷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模式,将风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采煤沉降区的综合治理深度融合。
被誉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绿色生态电站”,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在运一套“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总装机95万千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烟尘、二氧化硫排放均为零;是一座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新设备的“四新”智能化电站,打破了传统电厂的生产管理方式,使得一键启动、一体化平台、三维全景、智能巡检、智能票务等成为现实;定员只有同等规模电厂的一半,每年却能完成北京集中供热任务的近10%。
世界首创首创采用了集高效与环保于一体的储煤筒仓工艺,自主研发“本质长效抑尘技术”获3项国家专利授权;“煤尘车间”制煤饼,做到“零煤损”;“两湖三湿地”生态水系,解决煤水排海开展海域增殖放流工作。被评为国内首家煤港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获“中华环境优秀奖”,成为全国首批首个获“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的专业化干散货港口;技术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案例作为标杆企业连续两年被写入交通运输部《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
聊城堂邑镇202MW光伏项目是全国第二大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工业用水与光伏发电+储能的完美结合;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储能单机容量、系统效率及电池簇均衡管理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采用“机膨胀材料阻火模块防火技术”“智能组件装置整合技术”“智能变电站光缆规范化标识设计技术”等多项新技术,项目搭载的“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软件” “智慧诊断平台建设”等,全面实施智能化管理和运维,具有行业领先的先进性和智慧性。
已知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包括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置和产能为每小时2万标方的电解水制氢装置,目前制氢综合成本控制在每标方1.34元。
基于示范工程研究成果,天津港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港口绿色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获得了“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为示范工程提供了“电力调控、电能替代设施管控、能源碳排管理、综合安全管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源数据分析应用”六大核心应用,构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港口电力供应系统,助力天津港生产综合能源能耗同比下降7.9%。
国内首座高海拔区域固定式加氢站,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高海拔地区正式运行,突破了新能源电池在高海拔地区的难题;采用国内第一批为高原地区自主研发设计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四川省乃至全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拓展出了新的应用场景。
根据“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威海“精致电网”建设以“网城融合型地市级示范能源互联网”为定位;相关成果获刘吉臻等4位院士的高度评价国内示范引领,国际先进,获评中电联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另威海具备“风光核储”能源齐聚特点打造市域“三纵两横”供电网络、创新搭建客户侧能源互联网智慧体系,打通“用采系统-调控云-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开创了“网城融合”的新模式;打造“环境融合样板”“花园变电站”等特色项目,供电可靠性连续2年保持全国中小城市第一梯队。
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的首个并网发电项目;北方区域最大的海上风电集群,并网容量约占当年度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的1/5;AB风场主机均选用新研发机型,新研发机组达到具备满负荷稳定运行能力常规时间在6个月以上。
成功将建筑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兼有变电站科普中心功能,成功破题公共设施“邻避”问题,被市民称为“月光宝盒”,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变电站”;承担着为广州CBD可靠供电保驾护航的重任;打造设备状态实时获取、运维环境在线监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数字化采集共享、程序化智能操作、一体化智能运维的南方电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点,形成4个首创、1个试点、7项创新技术等。
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利用工程,多项首创,部分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在电解水制氢系统、高压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热回收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等方面进行首创;通过氢利用系统为用户供给热、电、气,满足用户多能能源需求。
推进智慧化创新应用,建立“集中监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精炼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三中心、九场站”高度融合,自主开发智慧化应用系统,大力推动发电设备预警应用等。新能源场站可用电量的日准确率平均值已提高至98.2%,景峡北风电场荣获中电联“2021年度5A级优胜风电场”和中国电力技术协会“2021年度百日无故障风电场”称号,公司所属等5家光伏均荣获“2021年度无故障光伏电站”,成功树立机组运维指标最优、模式最佳的行业新典范。
为了对更多没有自来水供应的边疆小学提供健康饮用水,浙江援藏工作队、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正公司决定专门成立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生产出适合高原环境的绿电净水机,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反渗透膜技术,可以直接对学校水井里抽出的水进行净化过滤处理,进一步保障师生的饮水健康。考虑到光照时间长特点,在设备顶部加装光伏板,内部加装24节储能电池,将光能转为电能供净水装置使用,可为该校大大节省电费支出。
联合乡政府等共同将李岙村打造为“光伏小镇”,将“光伏村模式”拓展到大路村、雪岙村和龙谷村;不仅为龙观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使龙观乡成为“中国样板”。获得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坚持“政府主导、电力推动、多方参与”原则,促请政府出台支持文件,深度融合电气化技术,结合寿光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特点,以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供电服务为重点,开发“365电管家”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及其APP,构建“平台+生态”智慧能源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电力样板”。
以三涧溪村为故事原型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首播,讲述了村民迈入小康时代的动人故事。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服务电力重要农业客户的保障,与三涧溪村联合建立了数字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智慧家居体验馆、一站式服务站、用能分析服务、数字村务等体验功能。充电桩、屋顶光伏电站,智能家居普及率是54.4%,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首批“信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章丘区供电公司试点建设。
已全面建成数字化油田,率先落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打造形成塔里木智能网络协同工作平台――“坦途”;实现了数据的全面感知、现场作业标准化管控,井场、站场数字化率提高到96%、100%,为塔里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提供有力支撑。
形成“草光互补”模式,即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实现“一草两用”,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实现煤电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
在胜利油田开通5G基站,取代传统的无线G PLC数采远控、5G无人巡检等应用;有效推动油田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以煤矿生产自动化流程作为重点,基于智能化基础平台建设(5G+AI+大数据+云网融合技术),对矿井采掘机运通给排水等关键场景赋能,推动和支撑重点场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演进,率先推进绿色智能矿山建设,采掘效率大幅提升,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首批国内载重最大的18台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取得“安全零事故、作业无等待、运输低排放、智能少人员”新成效;创新发展“生态+光伏、+农业、+牧业、+林果、+旅游、+棕地利用”等多元产业,形成露天开采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
实现了全国首个多租户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可支撑600座新能源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维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40%以上。
国内首家网地一体虚拟电厂运营管理云平台;建成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直控资源最多的虚拟电厂示范工程;通过研究攻关城市海量灵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构建与调度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自主可控安全芯片的“1+3”虚拟电厂全套并网运行控制终端,打通虚拟电厂上下游业务链,实现用户资源全时段可观、可测、可控、可调。
在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期间,首次将IPV6技术成功应用在风电行业,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在线振动监测网络,取得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21项,入选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征、人民日报2022产业智能化先锋案例、2022年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佳解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