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_贡献国家粮食安全“南通智慧”

  “民以食为天,粮猪安天下”。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始终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2020年南通GDP突破万亿大关,粮食生产“压舱石”“定盘星”作用愈加彰显。从探索“全托管”社会化服务,破解“谁来种粮”难题,到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擦亮“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两块全省唯一的金字招牌;从推进品种、技术、设备更新及品牌打造,践行“藏粮于技”战略,到配套粮食机械化烘干保障,踢好粮食生产“临门一脚”,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始终一以贯之——

  12月21日,农历大冬,通州区镇滥港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土机、挖掘机轰鸣。今年南通投入14亿元高水平建设的40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实现年亩产产能1000公斤以上,成为“吨粮田。”

  “咱们村今年平整土地990亩、机耕路4.77公里,填埋废沟呆塘52条段15.4万立方米,再配上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耕地质量大幅提升,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真正实现强村富民和美丽田园的目标。”海门区友爱村党总支洪丽萍介绍。站在友爱村的田间,只见土地平整、成方成片,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增施有机肥,原来的旱地已经改成适合稻麦水旱轮作、高产稳产的“生态型”农田。地好,租金自然“水涨船高”。目前该项目区农户亩均年增收200元左右。

  稻花香里续丰年,丰年还看“吨粮田”。市农业农村局透露,粮食生产持续十四连增之后,目前,全市耕地面积664.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578.25万亩。常年粮食面积800万亩左右,总产330万吨上下。主要口粮自给率100%,人均粮食450公斤,超过FAO提出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南通夏粮主要品种为三麦二豆,秋粮主要品种为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其中,水稻面积260万亩左右,总产160万吨,单产水平一直处于江苏各设区市前列。

  为建好省级示范区,南通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市级重点项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来保护耕地,同时,以生态、高产、富民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34万亩,平整土地40多万亩,增加有效耕地7.8万亩,耕地质量总体提高0.1个等级。

  同时,以“十项工程”为抓手,突出示范片建设,细化目标任务,把生态、智慧、美丽等元素集成进来,由点及面推动“全域美丽”,乡村颜值再提升。十项工程包括:模式创新、耕地提质、优质精品、生态优先、田美乡村、智慧农业、高效节水、宜机化改造、精准管护、效益提升,已修订纳入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程,在示范片中全面应用,向面上逐步推开。

  打造高标田建设升级版,南通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将薄弱点“变身”发力点,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高产稳产“吨粮田”建设全面展开。“十四五”期间,南通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十四五”末占耕地的比重达到80%以上,承包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亩产粮食1000公斤以上,建成新型合作农场150个,强力支撑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擦亮“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两块“全省唯一”的金字招牌。

  开建“吨粮田”,践行“国之大者”,不仅对增强粮食安全韧性、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也对南通GDP过万亿以及过万亿以后怎么办,产生重大影响。

  粮食的经济属性,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中越来越低,但其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成色至关重要。

  建国以来的南通粮食产量,与GDP呈正相关关系。进入新世纪后,南通的GDP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而这个时期,南通粮食生产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开始展现了稳健增长的势头。粮食连年丰收,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某些观点认为,粮食一产占比越轻,经济质量越高,否则会拖经济总量的后腿。事实恰恰相反,粮食安全与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能做到相得益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乡村振兴,只有真正补齐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才能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2021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出炉,启东名列27位,这与该市稳定粮食生产密切相关。启东市“冬娟家庭农场”农场主于冬娟认为,破解经济发达县市“谁来种地”难题,持续推进“全托管”“旱改水”,是必由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她流转土地,成立启东第一家家庭农场:冬娟家庭农场。全托管种植面积从500亩,拓展到了2019年的1000多亩,种植品种包括南梗5055、南梗46、扬麦158、镇麦168等。其后,她试验“旱改水”技术,即秋熟作物改种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亩产达1200多斤。除了种植普通大米外,她与科研院所、种子公司联系,试点种植了20亩南粳5055品种,这种生态米以每斤10元的价格销售,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了土里也能刨黄金。

  用“全托管”模式创新,突破启海地区“沙地不能规模种水稻”的“历史禁区”,岂止启东?世世代代习惯了“麦——玉米”“麦——黄豆”等旱地轮作模式的海门农民,也从“稻——瓜”等水旱机械化、规模化轮作中增收。

  长江和东海的交汇,孕育了启海地区独特的沙地。因沙地制宜,种植“青蚕豆、青毛豆、青豌豆、青玉米”等“四青作物”,成为启海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传统。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除了老弱病残,农村里已经找不到60岁以下的人,我这里种地年纪最大的82岁。”海门港新区头甲村27组、徐兵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徐兵说。“四青”等作物施肥、打药等需要大量劳力,受“沙地”漏水观念影响,农民又不愿改种水稻,抛荒土地不断增多。

  “全托管”应运而生。此前数十年启海地区“旱改水”难以推进,就在于一家一户,无法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形成规模效益,粮食单产一直全省垫底。农村“空心化”恰好给了“全托管”崭新的空间,“旱改水”政府唱“独角戏”、农户无积极性难题迎刃而解。

  率先尝到“旱改水”甜头的,是海门包场翰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许翰明。“我原先在南通农场做农机手,帮安徽人种水稻。他们来时两手空空,田一种就买了摩托车。我心痒了。2011年我回家种了50亩,2013年包地种了150亩。以前种黄豆每亩约赚100元,改种水稻增至500元。一下赚了50多万。”

  “土壤抽样分析表明,海门有沙地,但也有黄土地,还有沙土和黄土间杂的土地,四甲、正余、东灶有过零星种植。而许翰明实践证明:海门不仅能种水稻,而且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为了变“要我种”为“我要种”,让农民有信心“沙地淘金”,海门农业农村局专门编制了稻麦、油菜、四青作物、草莓等种植成本比较核算表,让农民明明白白放心流转。“年瓜年稻 眉开眼笑”。这种水旱轮作新模式,实现用地与养地完美结合,奠定了海门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除了种植技术,更重要的是稻瓜轮作,涵养了土地,修复了肥力。海门四甲镇头桥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作业面积最大。

  擦亮省“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每年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具体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多次,每年至少召开1次现场推进会,并将高标准农田纳入纪委监委巡察范围。全市建立市、县、乡、村监督考核机制,压实市、县、乡、村四级管理责任,以务实管用的组织领导机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藏粮于地,必须改变粗放作业,实现规模种植。在各高标准农业项目区,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预流转协议,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将承包人的耕地按照每亩800元保底分红入股,并由村集体或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已成定势。

  “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分散的小农户经营到集体流转、规模经营,是新时代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新引擎,藏粮于地由此水到渠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顺祥介绍。在海安市大公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修贵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后,我流转了2000亩地进行稻麦轮作,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小麦平均亩产由之前的近400公斤增加到550多公斤,水稻平均亩产由之前的600公斤增加到700多公斤。”为降低成本,合作社与大华种业、明天种业等合作繁种。“以前一亩地需要1000元种子费,现在能省一半。种子费加上租金、水电费、管理费、人工费等,亩均成本2000元左右, 去年一共盈利近200万元。”张修贵说。

  在编制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全面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处理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城乡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关系。以村为单元、镇为片区,成片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努力做到农业行政村全覆盖,不落下一片地、不空下一户田,让更多的农户共享高标准建设成果。“十三五”以来全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涉及500多个村,基本实现村域全覆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全覆盖,惠及农民近100万人。

  在实践中摸索出“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建设模式,省政府专门印发文件推广。建设前,先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再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先实施土地平整,后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渠通畅”,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利用无缝对接。“十三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平整土地40多万亩,增加可耕面积7.8万亩。

  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由1750元/亩提到2500元/亩,再提高到3500元/亩。“十三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剂给市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万多亩,市区支付调剂费50多亿元,其中30多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南通是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建立了250万亩水稻永久性生产基地、90多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6.4%,产地烘干能力达70%以上,植保机械保有量38822台。

  藏粮于技,水稻育种研发、示范推广为先,南通先后引进、选育了80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组合)。全市“南粳9108”“南粳5055”等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与年俱增。2021年,全市国标以上优质稻覆盖率达96%,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占比80.8%。推广应用精确定量栽培、优良食味水稻绿色保优栽培、机插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水稻单产水平位居江苏省前列。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受市场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需求加大的影响,强筋小麦播种面积大幅增加。

  稻米加工转化,是好大米迭出的关键环节。全市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30家,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以上。其中,以优质稻米精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宝宝集团公司,拥有“宝宝”“月池”两个江苏省著名商标,生产精制大米、米粉、米淀粉、预糊化米粉、变性淀粉、供特殊人群食用的营养米等18类260多个产品。大米生产规模最大的加工销售企业——南通季和米业有限责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