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营业务为黄羽肉鸡的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以及商品肉猪及肉鹅的养殖和销售。公司黄羽肉鸡养殖规模处于全国第二位,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较强的规模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之“A03 畜牧业”。
综观我国肉类生产,猪肉及禽肉为前两大产品,其生产关乎国计民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9,64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5,794万吨,占比为60.10%,较2016年比重下降4.46%;禽肉产量为2,563万吨,占比为26.58%,较2016年比重提升4.08%,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为2016年-2023年我国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占比情况:
我国肉鸡的主要品类有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等。黄羽肉鸡为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质肉鸡,其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有韧性,味道鲜美口感好,更符合中式烹饪和饮食习惯,主要消费场景为家庭和中高端餐饮场所。由于我国各地菜系众多,饮食习惯各异,因此不同区域消费的黄羽肉鸡产品也呈现出极强的多样性,公司拥有培育适合不同区域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品种的核心育种能力。
黄羽肉鸡养殖以“曾祖代种鸡——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的多元代次繁育体系为基础,在全国各消费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合作养殖方式饲养商品代黄羽肉鸡,以活鸡、冰鲜鸡和冰冻品为最终产品。我国禽业发展趋势如下: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鸡肉消费国,但人均鸡肉消费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鸡肉国内消费量为1,453.50万吨,占全球鸡肉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4.55%,仅次于同期美国1,787.40万吨的消费量。按人均消费数据计算,2022年国内鸡肉人均消费量为10.20㎏左右,与美国同期人均52.98㎏的鸡肉消费量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食营养度、健康度的关注日趋提升。鸡肉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营养优势以及相较于红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更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优化健康饮食结构的需求。因此,未来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统计,2015年至2021年,肉鸡年出栏1万只-3万只的养殖场数量由99,774户下降至58,028户,而肉鸡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数量由789户增长至1,792户,尾部产能逐渐退出,肉鸡出栏更多地往头部规模化企业集中。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主要原因包括:①养殖端生物防疫能力、养殖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在持续提高,相比散户及中小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企业在这些方面拥有总体优势;②养殖用地限制日趋严格,养殖环境治理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个体或者小规模养殖户逐步选择退出,或者加入龙头企业的合作养殖体系。黄羽肉鸡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为温氏股份300498)、立华股份以及湘佳股份002982),根据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计算,2018年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合计肉鸡年销售量约10亿只,约占行业年出栏量的26%,至2023年,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合计肉鸡年销售量超17亿只,市占率提升至48%左右。
黄羽肉鸡冰鲜屠宰转型速度与行业疫情影响及国家城市化进程有较强关联。受政策影响,活禽销售模式在向“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冷鲜上市”的模式转变,呈现为活禽和屠宰产品销售并存的局面。随着市场消费的引导,消费者对冰鲜鸡等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一些头部养殖企业已率先转型升级,研发适合屠宰的黄羽肉鸡品种,建设冰鲜屠宰产能,逐渐向下游延伸至屠宰和食品加工业务,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政策的推动以及广大消费者购买和食用便利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屠宰、以冰鲜或冷冻产品进行销售将成为长期趋势。在此进程中,黄羽肉鸡的组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快速型占比下降,中速型占比增加,慢速型占比稳中有升,上市黄羽肉鸡的只鸡均重有所上升。
黄羽肉鸡的消费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调理品和预制菜市场也在成长中。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报道,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将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黄羽肉鸡作为传统中餐的优质食材,家庭烹饪食用仍然是消费主渠道,加上黄羽肉鸡品种的地方性特征明显,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很大,因此研发标准化的黄羽肉鸡预制菜难度相对较大。2024年3月,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黄羽肉鸡预制菜的产品类别也更加清晰,为产业链的延伸指明了方向。
随着行业规范的落地,黄羽肉鸡预制菜产业门槛将同步提升,对优质安全食材的需求势必加大,利好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而这些企业本身也有望在预制菜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共同拓宽黄羽肉鸡预制菜市场。
我国饲养的生猪品种以国外引进的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品种为主,与有一定市场的我国本土地方猪品种,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第一大动物蛋白消费品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同比上升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同比增长4.6%。截至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422万头,较上年期末下降4.05%;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连续多月回调,较上年期末下降5.65%。
报告期内,生猪行业存在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情况,受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年内猪粮比持续低于6:1,7月猪粮比击穿5:1。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生猪养殖企业普遍陷入深度亏损。
2023年,我国生猪价格呈现较明显波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猪(外三元)生产资料价格来看,生猪价格从年初15.00元/千克低位震荡,直到7月底止跌回升,第三季度维持在16.00-17.00元/千克的年内相对高位,10月开始又进入下行区间,至12月底为14.40元/千克。
本轮猪周期自2021年进入下行期以来,相比以往周期呈现出如下的新特点:①受前期高猪价带来的投资推动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拓宽的影响,行业内主要公司的负债率水平高于以往周期;②行业整体的亏损时间和亏损程度相比以往有所扩大;③生产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母猪存栏量降低的影响。
我国黄羽肉鸡和生猪养殖业主要包括散养和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又可分为自养模式和代养模式。散养模式主要是散养户利用自有劳动力和场地进行小规模养殖。该种模式主要以家庭为养殖单位,养殖量非常有限,疫病防治水平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抗周期波动能力弱。自养模式是由企业自建、管理和运营标准化养殖基地,整个养殖过程均在企业养殖基地内完成。该模式在土地利用率、生物安全性、养殖效率和环保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相应的具备资金需求大、土地征用难、疫病风险集中等问题。代养模式下,养殖企业与养殖农户合作,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统一向农户提供鸡苗、仔猪、饲料、防疫、药品及养殖技术支持,农户从事标准化养殖,出栏产品由该企业以统一价格进行回收。目前,代养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目前公司在黄羽肉鸡及肉鹅业务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在生猪养殖业务中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
从历史数据来看,黄羽肉鸡和生猪价格受其生长周期、存栏量、饲料价格、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动,特别是供给端的变动:当价格较高时,养殖户/企业为增加盈利,进行补栏,由于畜禽产品有相对固定的生长周期,市场供应增加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其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然维持高位;但是随着出栏畜禽逐渐增加,市场供应增加最终将导致供过于求,畜禽价格回落;在畜禽价格回落至低点时,养殖户/企业出现亏损或微利状态,于是逐步减少养殖量,最终导致供不应求,畜禽价格再次进入上涨周期。黄羽肉鸡和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导致养殖行业利润率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突发性疫情(例如禽流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等)也可能打断或加剧上述周期性波动。
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下猪肉紧缺,带来的替代性需求刺激了黄羽肉鸡价格抬升,行业产能大幅增加。黄羽肉鸡价格自2019年3月起上行,至2019年9月全国黄羽肉鸡出栏均价上涨至近6年以来价格峰值,第四季度快速回落。2020年至2021年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社会餐饮消费低迷,加之行业增量供给过剩,黄羽肉鸡市场行情低迷,总体处于周期中的相对低价区段,行业产能持续去化。进入2022年,二季度起周期景气度开始回暖,6月份淡季不淡,价格快速上行,三季度行情继续改善。2022年底,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酒店、团餐和旅游等聚集性消费有所回暖,同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升。加大了2023年上半年的供给,由于终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供需状态失衡,加上饲料价格高企,行业亏损严重。三季度传统消费旺季需求上升,行情明显回暖,进入四季度后又逐级回落。从全年看,黄羽肉鸡行情虽然仍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但下半年供需关系得到明显修复。为2020-2023年新牧网中速鸡价格指数:
生猪养殖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父母代种猪怀孕计算,到商品猪育成上市一般需要10个月,而若从祖代种猪怀孕计算,到商品猪育成上市则需要22个月。生猪价格的深度下跌及长期低位运行会导致父母代种猪的大量淘汰,从而延长市场供给恢复时间,拉长价格波动周期。
2018年底非洲猪瘟爆发,对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较疫情前大幅下滑,全国猪肉供应面临严峻挑战,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处于高位。在各地政府猪肉保供政策推动和高猪价推动下,生猪养殖得以较快恢复,产能扩张迅速。2021年,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回升,生猪价格显著回落。2023年,生猪供给宽松造成生猪价格继续底部盘整。一方面,产能扩张带来的“时滞效应”短期内无法消化,新建产能在防疫、环保等方面投入较高,规模企业进而选择提升利用率以降低费用摊销水平,造成行业产能“退出难”,周期底部拉长;另一方面,大宗原料价格走高推升全行业养殖成本,行业亏损压力较大。部分资产负债率高、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甚至进入破产重整。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同比下降5.65%,连续多月环比下降,随着部分产能退出,母猪存栏可能继续下降,有助于逐步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
公司为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云南、重庆等13个省及直辖市共设立75家控股子公司,其中一体化养鸡子公司25家,并根据各地消费习惯提供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黄羽肉鸡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含毛鸡、屠宰品及熟制品)4.57亿只,约占同期全国黄羽肉鸡出栏量的12.71%(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2023年全国黄羽肉鸡的出栏量35.95亿只),公司出栏量及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黄羽肉鸡育种和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国家肉鸡良种扩繁基地”“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其中,“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为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共同创建,主攻方向为优质禽品种遗传改良与培。